前几天到浙江湖州菱湖参加由中国渔业协会举办的“渔业品牌高峰论坛“,看到菱湖镇正在打造“中国淡水渔都“的品牌?他们不仅喊出了口号提出了主张,而且,还建立一个中国淡水渔都的文化展示园区。
有规有划,有模有样。
于是,激起了我对菱湖打造中国淡水渔都品牌的一些思考?即菱源如何才能打造成中国淡水渔都?
首先我们看“中国淡水渔都“是核心支撑是什么?
湖州菱湖的表述是,全国三大淡水鱼商品生产基地之一,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桑基鱼塘,有渔光互补、物联网智慧养鱼、稻虾综合种养、跑道鱼等新技术推广基地。产业,规模,影响,供应链体系,都未有实质性的表现。
其核心是淡水鱼的生产基地之一,并不是全国唯一。
如果,仅凭有一定产业种养规模的基地特点,目标很好,但不得方法,就要打造全国性的鱼都品牌,因难肯定是很多的。
菱湖要打造中国淡水鱼都,鱼业基地是基础,生态渔业是必然,品牌渔业才是根本。
菱湖现行推广的跑道养殖、稻虾综合种养、物联网数字渔业等新兴养殖模式,只是渔产品高品质混养管理的生产模式创新,还没有上升到与消费者交易、交换、交流的产品品牌新阶段,“苗种+养殖+加工+休闲”并不是一条品牌的产业链,而一条生态养渔的生产链条,离“中国淡水鱼都“的产业目标还有较远的距离。
依我看,打造淡水渔都的核心在产业,在产品,在品牌。而不是有多大的养值面积,面积大小,只是一个基础,重要的是菱湖有多少渔业品牌聚集,这才是品牌之都的立基之本。
以菱湖镇养殖面积7.5万亩,年产值20亿元来看,基础还有些单薄,缺少重要的企业或产品品牌支撑。
一个淡水渔都没有几个叫得响的,在全国渔业市场份额排名靠前的知名品牌,大品牌在那放着,菱湖淡水渔都的品牌难以影响市场。
因此说,菱湖要打造中国淡水渔都品牌,核心在于有多种的渔业产业品牌矩阵在此聚集成长发展状大。
即,在菱湖有多少渔业品牌?无论是产业下游的种养,中游的数字化智慧管理,还是上游的菱湖产地品牌与菱湖产业品牌的双峰突起。只有有这样一条产业链路的建立,菱湖淡水渔之都的品牌支撑才是强硬的,才能在市场上形成有效的流量产地品牌效益,如此,我们菱湖的产业品牌才会成为中国渔业的品牌顶流。
说到底,中国淡水渔都是中国淡水渔业品牌顶流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淡水鱼之都,不然,只是一个美好的目标而不是现实。
当然,要让菱湖成为中国淡水渔都,(还不是说是中国渔都),要紧紧抓住产地品牌与产业品牌,企业品牌与产品品牌的构建,才是打造一个品牌之都正确路径动作。
定位“淡水渔都“自身没有渔业品牌,只有渔业产品;没有渔业文化,只有渔业品种,这是”菱湖淡水渔“品牌打造最大的缺失。
跑道鱼、稻虾种养、清水小龙虾、生态湖羊都只是渔业品种,且还没有形成市场高转化的商品或者是附加值较高的品牌。蚕桑文化、桥文化、船文化也只是菱湖千年古镇的历史积淀,于渔都文化并无紧密的联系。
那么,菱湖淡水渔都要成为中国渔业顶流应该怎么办?
品牌内容是市场的源头活水,也是消费者选择服务的重要参照系与标签。打造“菱湖淡水渔都”成为渔业顶流,应从内容厘定与数字化营销入手,才是从顶层设计到贴地飞行的有效策略。具体的可从以下关健点入手?
一、打造菱湖渔的产地品牌
二、推出菱湖明星企业品牌
三、孵化菱湖渔类产品品牌
四、形成菱湖渔业文化品牌
产地品牌是说,菱湖的鱼真香!意即表明,在中国,菱湖的鱼是最好的。
企业品牌是说,好吃鱼,菱湖造!意即表明,好吃的鱼都产自菱湖。
产品品牌是说,“跑道鱼”在菱湖!意即表明,不一样的鱼,营养美味的鱼出自菱湖。
文化品牌是说,菱湖鱼,最中国!意即表明,菱湖是集中国鱼文化之大成的地方。
肯定的说,要做好“菱湖淡水渔都”的文章,必需要打造好这四个品牌属性,让其在产业与文化上相互支撑,才能成就“菱湖淡水渔都”的品牌形象。
以上是说内容里定。
好内容天下传,好内容奠定品牌调性。
下面说说数字化消费者运营。
现在,是一个数字化时代。菱湖在操作“淡水渔都”品牌塑造时,要全力着眼于数字化的解决方案。
要着力于产品,品类,消费者认知,以及品牌文化的声量化服务;利用数字化的管理,将传统的渔业重种养殖生产变成数字化的消费认知管理,轻养殖,重服务。
将“苗种+养殖+加工+休闲”的渔业全产业链,变为“爆鱼品种(如跑道鱼)+消费场景(一人食必点)+粉丝种草(吃跑道鱼跑的更快)+顶流时尚(人人追棒)+餐食红品(餐厅与终端流量产品)”的服务链。(因为,在数字化时代,基地养好鱼,是最大的本分,不应再来炫耀;消费者最关心的是有什么好吃的鱼,以及为什么好吃,好吃在哪?这些面上的东西,生产层面的过程并不是消费最为关心的)
因此,从这个角度说,不要把打造菱湖渔旅综合体、生态渔仓等特色产业平台,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物联网通云平台浙江中心,培育多元新兴业态主体的战略规划等目标与品牌渔业的战略目标混为一体,而要更多的关注支撑这些目标的产品体系,消费者体系,市场体系,品牌体系,才是最为重要品牌建设重点。于消费者而方,只有这些体系的建立,才能让“菱湖淡水渔都”的品牌得以建立。
打造“菱湖淡水渔都”品牌,应建立以产品为根本,品牌为引领的生产制造能力,服务能力。将对消费者的洞察、预见、布局、管理、服务权重置于生产养殖之上,通过智慧渔业的方式让消费者关心自己的产品,服务于自己的产品才是王道。
用市场前端管理产品后端。
以用户需求管理产品服务。
让我们的渔产品数据化,可视化,云端化,融合化。
这样,使菱湖的特色鱼产品,鲜菱鱼茸、浪里白条、秀溪冷味拼、盐水虾、香酥鱼……成为个个都是顶流的爆品。
打造淡水渔都没有平台不行;
建立数字化渔都平台,汇聚全国渔业产品、信息、品牌、服务资源库,形成一个交易场不可不做。
打造淡水渔都没有名企不行;
菱湖如果没有几个叫得响的渔业品牌大公司,“淡水鱼都”立不起来。
打造淡水渔都没有爆品不行;
在菱湖,有众多的爆品鱼产品品牌,名闻天下;用一个产品带活一个企业,带响整个渔都的名头,没有不行。
打造淡水渔都没有文化不行;
文化就是消费场景,就是全链路营销。
要让菱湖的渔文化成为新国风品牌运动中渔业的主角;
传统文化与当代审美艺术相结合的新国货代表。全面的利用吴昌硕,沈尹默这类大师极的文化IP必不可少,用这些文化赋能创造菱湖的鱼文化消费文创图式。
这里顺便说一句,菱湖淡水鱼都文化园(是不是这么叫,我不知道)缺一种文化元素的景观设计,整个园区没有清晰的鱼文化定位,各建筑之间也无鱼文化要素,更无能让人必需打卡的景观设计,整个园区景观,文化要素,绿化方面欠缺很多,更多的,看起来像是菱湖镇智慧渔业发展的介绍。
将建筑、景观、树木、绿地、空间进行整体的定位品牌设计,菱湖淡水渔都的印象将为之一变。(更为重要的是,各类店招应大师书法应用,特别是大讲堂的店招,更显文化底蕴,而不是印刷体)
用数字技术为渔都赋能,品效融合,开启了智慧渔都的新模式,形成数字生态渔舱的基本面。用有体温的渔都人设的链接力,场景的拓展力,品牌的价值力与产品的交易力链路图。让消费者自主分享,人人争当UP,个个倾情种草,使菱湖渔都成为渔业品牌争相打卡的产业高地。
做好品牌内容,进行数字化运营管理,“菱湖淡水渔都”的品牌将为之一变。
“菱湖淡水渔都”没有内容成就不了,内容是“品牌效协同”的重要枢纽。找到“菱湖淡水渔都”的魂,建立它的使命、愿景、价值观,制造赋能产业产品,提供企业产品成长平台,为消费者建立起人、货、场的交互关系,到那时,菱湖的产地品牌价值也就随之建立,“菱源淡水渔都”的品牌自然形成。
来一趟菱湖,感受不一样的菱湖。
我要说:
在菱湖谈水渔都,渔见最好吃的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