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
分享
分享链接:
复制链接
社交平台:
您可以直接复制短链,分享给朋友,也可直接点击社交平台图标,指定分享。
首 页
C网热点
业界动态
独家访谈
LED共建共享平台专栏
走进知名广告公司
职面未来
广告名人
活动视频
活动新闻
案 例
制作热店
视频案例
图片案例
广告节庆海报
设计宝典
酷榜户外
媒体户外
户外监测
酷榜舆情
酷榜素材库
全球精选
海外创意广告
国内创意视频
专题视频
职面未来
业界动态
独家访谈
LED共建共享平台专栏
走进知名广告公司
职面未来
广告名人
活动视频
活动新闻
C网文库
大奖作品
大广赛
黄河奖
学院奖
长城奖
金犊奖
龙玺广告奖
金铅笔
克里奥
艾菲奖
广州日报杯
纽约奖
中国元素奖
时报世界华文广告奖
青年创意大赛奖
莫比奖
伦敦奖
嘎纳奖
创意榜
制作热店
视频案例
图片案例
广告节庆海报
设计宝典
专 题
  • 首页
  • C网热点
  • 案例
  • 户外监测
业界动态 独家访谈 LED共建共享平台专栏 走进知名广告公司 职面未来 广告名人 活动视频 活动新闻
品牌30讲之3 | 品牌与产品的二律背反
扫一扫,手机查看
来源: 空手
发布于 2022-06-09 17:25:54
浏览(5744)
分享(2)
收藏(0)

本文为《品牌思维30讲》的第3讲。


品牌30讲是空手今年重点打造的免费在线直播课。我会用30场直播为你解读品牌的方方面面:

一则为品牌的底层逻辑,品牌与产品、品类、消费者的关系,与增长、企业战略、组织架构的关联;二则为品牌的构成要素如名称、logo、诉求、形象、故事、IP等如何设计;三则为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如何实施品牌战略的实战打法,包括小微商家/成长型企业/成熟大企业如何塑品牌、toB/toG如何做品牌、年度品牌传播如何实施、品牌资产管理如何规划等。


要想理解品牌的本质,需要搞懂三组关系:品牌与产品、品牌与品类、品牌与用户。


比如品牌核心价值,这实际上是产品功能卖点的意识形态化。

比如品牌定位,实际上指的是品牌在品类中的位置。

比如品牌形象,它主要来自品牌典型使用者形象的投射。


因此在基础规律这一部分,我们重点来讲清这三组关系。我用三个学科术语来表达我的观点。


品牌与产品,我们重点讲解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所以我用了一个哲学名词“二律背反”来讲品牌与产品的二律背反。


品牌与品类,我们来讲品类如何影响顾客认知,品牌影响用户心智的能量从哪里来,所以我用了一个量子物理的名词“跃迁”,来讲品牌与品类的能级跃迁。


品牌与用户,我们讲商业模式和形态,品牌的生意和竞争力来源,所以我用了一个生物学名词“生态位”,来讲品牌与用户的生态位宽。


这三讲内容,讲的是品牌背后的逻辑和思考过程,它不是方法,甚至没有结论。只是留待大家在这三组关系中,准确把握到品牌的实质与内涵。这三讲,不教干货,只教思维逻辑。


今天我们先来讲品牌与产品。


1.jpg

品牌与产品的关系


二律背反,是18世纪最伟大的德国哲学家康德提出的一个哲学概念。它指的是两个公认命题之间的矛盾冲突,两种力量之间相互联系、又相互排斥,此消彼长,相背相反的关系。

2.jpg


品牌与产品就是这样一组关系。

比如有的人会认为,做好产品是根本,有了好产品自然就有了销量和用户,有了销量自然就成了品牌,品牌建设只是营销炒作的噱头,是智商税,是忽悠。

还有一种说法是,企业只要有了品牌,卖什么产品都没有问题,产品再没有特色没有差异化都没所谓,消费者只认牌子。


这两种说法同时存在,但又差别巨大。到底如何理解品牌与产品的关系呢?我们需要先回答这两个问题:产品能不能脱离品牌而存在?品牌能不能脱离产品而存在?

 

先来回答第一个问题,产品能不能脱离品牌而存在?


有很多基本的生活用品,比如我们平时买个碗、脸盆、扫把之类,大约是没什么人在乎品牌的。

3.jpg


这些产品有品牌吗?如果我们只是把品牌当成一个识别符号,那么这些产品也算品牌,因为它们有自己的商标符号。但通常我们不会把这一类产品看做品牌,因为在消费者眼中,一个产品“有品牌”,代表着它得有一定的知名度、美誉度、品牌形象等无形资产。品牌不能只是一个名称、LOGO,我们对品牌的要求更高。

 

除掉这些纯粹的物理功能属性,价格也较低的工具型产品以外,消费者买什么产品会要求它有品牌呢?

 

首先是价格相对较高的产品。售价很高还没有品牌,消费者就会觉得它不可信任,购买决策时有疑虑,担心有风险问题。

 

其次是消费者对这个产品有额外要求,产品不光要具备物理属性功能、卖点、品质,同时还要提供感性价值和社会价值。

即这个产品要给消费者带来感官上的愉悦、情感上的满足,产品要能体现消费者的个人形象、个性态度和生活方式,同时产品还能代表消费者的社会地位和身份。

比如可口可乐,虽然价格不贵,但是它对消费者意味着快乐和爽,是一种心理和精神上的满足,所以品牌很重要。

4.jpg5.jpg


由此我们也可以得出,企业打造品牌的两大意义,一是为产品提供信用背书,让顾客觉得这个产品靠谱可信;二是为产品赋予无形价值,让顾客觉得买得值。这是在提供基本的识别元素以外,品牌最重要的价值。


互联网企业之所以不重视品牌,强调产品,推崇产品经理文化。主要是因为它们的产品多为无形产品,产品更强调工具属性、帮用户解决问题,而且产品常常是免费使用,甚至用户还能拿到补贴,因而就没有上述两大诉求。


另一方面,生产有形产品的传统企业,企业竞争力主要依赖于形成规模效应、降成本,树品牌打造无形资产、提高利润率和持续性。而生产无形产品的互联网企业,核心竞争力则来自于快速成为头部、形成网络效应、达到垄断效果,以及通过产品体验和技术壁垒提高用户转换成本。护城河不一样,因此品牌的价值就弱化了。

 

再来看第二个问题,品牌能不能脱离产品而存在?


估计90%以上的人会回答不能。我们都相信产品是品牌的基石,没有产品的品牌是空中楼阁。

但真的如此吗?我们先来看几个事实案例——

 

被誉为“现代广告六位巨人”之一的史丹利·雷梭,在他掌管JWT之时,JWT一跃从美国第一成长为世界第一。雷梭在广告业的创举,是雇佣作家、经济学家、心理学家来研究人性和市场,以使广告工作更有成效。


比如长期致力于研究人类行为,“行为主义”学说创始人之一的心理学家约翰·B·沃森,就是其中一员。他在JWT工作多年,后来还被升为公司副总经理,进入董事会。

 

沃森在广告业做过一个开创性的实验,这是他服务一个烟草客户时做的。当时他将一群烟民集中在一起,将各品牌的香烟去掉商标后,请他们品尝。然后,这群号称非某品牌香烟不抽的资深烟民,根本分辨不出来哪种烟是自己常抽的。

 

这个例子非常生动地告诉我们,顾客真正忠诚的是品牌,而不是产品。甚至可以说,一模一样的产品,贴上不同的商标,那么顾客对这个产品的认知就会变得大相径庭。不是产品赋予品牌以差异和风格,而是品牌赋予产品以差异和风格。


我们再来举一个例子,白酒。


白酒业有一个知名品牌,牛栏山。这个企业非常厉害,2021年营收达到102亿,在酒企中差不多可以排到前十的位置。尤其厉害的是,这102个亿主要是靠定价15元左右的产品卖出来的。


牛栏山,是北京地区的传统白酒、是二锅头品类的代表性品牌。二锅头是一种白酒工艺。因为酒坊在蒸酒时用的冷却器俗称天锅,而每蒸一锅酒,开始流出来的酒叫锅头。由于第一锅和第三锅蒸出来的酒含有较多杂质,味道不好,所以酒坊只摘取第二锅的酒,这就叫二锅头。二锅头酒从香型上来讲,属于清香型。


牛栏山的广告语叫做“正宗二锅头,地道北京味”,在品牌诉求上强调自己在二锅头酒上的“正宗”价值。

6.jpg7.jpg


但是牛栏山卖得最好的产品、也就是上述定价15元左右的产品——白牛二(牛栏山陈酿白酒),实际上却并不是清香型酒,而是浓香型。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

8.jpg9.jpg


说到这个事,再来讲一段我亲身经历的故事。以前我服务的一个酒企要打造一款互联网白酒,用于电商销售。


既然是互联网白酒,那就讲究一个互联网思维、用户思维。所以当时我们从天猫、京东、酒仙网各大电商平台的酒类产品评论区,找来了很多老酒客,根据其饮酒频率和网购白酒行为从中筛选出了200-300名消费者,组建用户群。我们听从这群用户的意见和投票,确定品牌名称、LOGO和包装设计,尤其是产品测试,让用户来选择酒体。

 

当时酒厂调制了9款酒体,又加入了一款牛栏山市售的白酒,一共10款酒体,分别装进没有任何品牌信息、只有一个数字编号的玻璃瓶中,寄给这群老酒客品评,选择一款最好的酒体出来。最后投票结果是,10款酒体中牛栏山那款最好喝。

 

这个调研结果,让我一方面非常佩服牛栏山的工艺品质和调酒水平,另一方面也让我陷入了深深地怀疑——这群资深老酒客到底懂不懂酒???


我们调制的酒体中,不乏一些陈酿数年的白酒,酒体成本很高。但在消费者的观感中,却不如一款售价15元、用食用酒精和香料勾兑、液态法白酒酿造出来的配制酒。

10.jpg


明明产品标签上,对酒的原料、香型写得清清楚楚,但是很多顾客(还是经常喝酒那批),却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喝的到底是浓香还是清香,分不清、喝不出来粮食酒和食用酒精配制酒的区别。


所以每当听到有人嘲笑江小白的酒难喝,是酒精勾兑酒,我就笑了。这是对品牌的评价,而并不是对产品的评价。说这话的人根本就没看江小白的酒标,上面清清楚楚写着“原料:高粱、水”,他只是不喜欢“江小白”这三个字。

11.jpg


再比如酱香酒,近年来得益于茅台的光环效应,酱香白酒迅速崛起,特别是在高端市场,酱香越来越流行。我身边也多了不少位宣称喝酒只喝酱香酒,酱香更好喝、更健康的人。


其实吧,酱香型在白酒中属于重口味,顾名思义,就是有一种大酱的味道,我个人的评价是有股子油漆味,一般消费者真的降不住酱香那个味。


在我看来,很多人对酱香的喜爱,其实不是对酱香型白酒产品的偏好,而是对“茅台”这两个字的偏心,或者说对酱香背后的潜台词高端、档次的偏爱。

 

我们再来讲最后一个小故事。


2014年9月,金秋至,蟹飘香,又到了吃螃蟹的季节。提到螃蟹就不能不提阳澄湖,世间公认,阳澄湖的大闸蟹味道最佳。微博大V @Paul郑褚 对此表示自己不相信同一品种的螃蟹能吃出区别来,此说立刻引来了另一位微博大V@五岳散人 的反对。


作为一名美食家,还写过《吃货》一书,五岳散人非常具有大师范儿地表示:由于水质、水中微量元素和食物的不同,不同地方生长的螃蟹别说口感和品质不一样;只从外观上,如爪子、爪毛、蟹壳上都能看出不同来。


他说:“曾经有个玩蟹的蟹庄老板跟我说,不同的螃蟹放在那儿比较,就跟亚洲、非洲、欧洲不同人种的外貌一样,清晰可辨。”

15.jpg


听起来真的很专业……但真的如此吗?


在两位微博大V呛声的时候,又有一位大V、爱热闹不嫌事大的@雕爷 站出来,专门组了一场蟹局让二人来PK。他邀请二人前来北京赴宴,宴上是他专门从阳澄湖、固城湖、太湖买来的30只螃蟹,每湖各10只,各选一支组成10组。然后让五岳散人来盲品,每吃完1组就当场指出哪只蟹最好吃。


结果口口声称阳澄湖蟹最好的五岳散人,在10组实际测试中6次认为太湖蟹最好,剩下的阳澄湖蟹和固城湖蟹各2次最好,错到离谱。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美食家都看不出、尝不出不同产地螃蟹的区别,普通消费者又何德何能做到?消费者认的只是“阳澄湖”这三个字而已。


换句话说,就是区别并不在产品层面,而在品牌层面。就算蟹局已经过去8年,但在螃蟹这一品类,“阳澄湖”至今仍是最成功的产地品牌。


这三个故事告诉我们,消费者对一个产品的认知,其实认知的不是产品本身,而是品牌。我们把对一个品牌的各种体验、联想、情感,综合后投射到了产品之上。我们对品牌的认知和感受,完全左右了我们对产品品质和价值的评判。


从这里,我们就看出了品牌与产品的区别,品牌在某种意义上是超越产品的存在。要解释清楚这个区别是什么,品牌比产品到底多了什么。首先我们来讲一个心理学上的概念,框架效应。


框架效应指的是,我们对任何一个事物的描述,都会产生一个框架。而受众对于这一事物的反应,会被限定在这个框架范围之内。框架的不同,甚至会导致受众做出完全不同的决策判断和行为选择。


这一概念最早是在1981年由阿摩司·特沃斯基与丹尼尔·卡尼曼提出。


卡尼曼后来通过一系列研究,将心理学的观点与方法引进入经济学中,他证明了人的决策行为,并不是完全经济理性的,而是受到了人类有限的认知能力和心理惯性的影响(比如查理·芒格提出的人类误判心理学)。


卡尼曼因此获得了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心理学家。

16.png


所以框架效应实际上是一种认知偏差,而品牌其实就是围绕着产品所建立起来的一个框架,这个框架的不同,会导致顾客对产品的看法大相径庭。


诚如王直上老师在《品牌创造增长》一书中所说,我们对一个事物的认知与感受,会被包围事物的框架左右。品牌,就是决定商品与服务价值认知的框架。


17.jpg

品牌形象与体验


譬如一煲鸡汤。

如果你是在一家街边小馆喝到,你大约会觉得它味道平平,毫不出彩。但如果你在一家农家菜馆里喝到它——


在一户农家的院子里,你坐在质朴简陋的木桌木椅上,头顶是蓝天白云,身边是微风轻抚,餐桌不远处是院中菜地,其中一棵棵青菜绿油油、水灵灵,旁边还有一只只鸡在自由自在地啄食、捕虫。而当你的视线越过院落,更远处则是青山隐隐、绿水迢迢……


在这样的环境和体验下,那么这只同样的鸡、这煲同样的汤,你大约会觉得鲜美异常,大呼绝绝子,人间值得,肯定是散养365天的走地鸡。用句广东人对饮食的最高评价,那真是“鸡有鸡味,菜有菜味”。

 

这就叫做左右你对产品判断的框架。所谓品牌,它代表的是顾客体验的总和。顾客接触产品的每一信息触点,如价格、产品包装、品牌LOGO与标准色、服务、广告、渠道、店铺装修,都会影响他对产品价值的判断。


前星巴克全球创意副总裁Stanley Hainzworth在谈及星巴克时说: 

“对品牌来讲,产品就是体验,体验就是产品。拿星巴克来说,当你品尝饮料时,你听的音乐,你和某个人在聊天,以及你所坐的沙发,构成了完整的体验,谁又会说我只是来星巴克喝杯咖啡的呢?”

18.jpg


这里我纠正一下Hainzworth先生的说法,准确来说,产品是产品,而品牌是体验。消费者购买的并不只是产品本身,而是由产品衍生出来的一系列丰富体验。

 

再如另一理论,品牌形象。品牌形象是消费者对产品,以及产品生产者,产品使用者所产生的综合性联想。


生产者会影响消费者对产品价值的感知。比如产地,瑞士的手表、德国的汽车、意大利的时装、法国的香水、阳澄湖的螃蟹、贵州的白酒,你感觉如何?

还有企业创始人形象,如乔布斯之于苹果、马斯克之于特斯拉、雷军之于小米、董明珠之于格力,消费者会把自己对企业家的态度和情感投射到企业生产的产品上。


使用者也会影响消费者对产品价值的感知。比如贵妇都用SK-II、穷学生都用完美日记、成功人士都开宝马或者说暴发户都开宝马,使用者形象某种意义上就代表品牌形象。

 

像前面所说的螃蟹,如果你让我来做传播,让顾客感知到螃蟹的好。那么我会说,我的螃蟹来自阳澄湖,质朴厚道的蟹农人们养足它180天;我会说,上海的米其林餐厅专程来我这里订货,是我家螃蟹的大主顾;我会说,我的螃蟹全程用顺丰冷链发货,到家放入自来水还能养活一个周。


我用产品的生产者、使用者、产品的配套服务,来让顾客感受到螃蟹的好。


因为信息不对称恒久存在,大多数情况下消费者并不具备产品的专业知识,尤其是对于结构功能较复杂、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消费者无法仅从产品本身判断产品质量,于是转而从各种产品周边信息下手,更直观地理解产品价值感。

 

这就导致了产品本身与用户认知的不对等。产品价值,其实不等于顾客认知价值。品牌以产品价值为基础,但是品牌实际上代表的是顾客认知价值。顾客认知价值才是消费者做出购买决策时的最终衡量标准,品牌是对消费者更友好的决策工具。


诚如彼得德鲁克所言,“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企业想生产什么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顾客想要什么,需要什么,顾客认知价值决定企业的一切。”


19.jpg

代表品项


品牌决定了消费者对产品价值的判断,当然反过来说,产品作为品牌的基础,也会影响消费者对品牌的感知。


品牌首先来自于基础的产品功能利益和品质、产品使用经验和感受,及产品的象征意义和社会价值。此外,产品会影响品牌的一个关键要素是代表品项。

 

因为很多企业生产、销售的不止一款产品,一个品牌下面会包含多个产品。那么当你提到一个品牌时,首先会想到哪个产品呢?这个第一时间被想到、能够代表品牌存在的产品,就叫做品牌的代表品项。

 

比如提到奔驰,你马上想到的车型是S级轿车,S级代表着我们印象中的“大奔”。提到宝马,大家会想到宝马的7系,或者Z4的跑车造型、i8的未来造型。


但是提到奥迪,很多人脑海中马上蹦出来的印象,则是一辆黑色的奥迪A6。奥迪品牌今天遇到的种种问题和挑战,可以用这一个代表品项来概括。

20.png

一是年轻化问题。

过去,豪华车市场主要是公商务消费,黑色的奥迪A6是公务采购的标配车型。这款产品帮助奥迪登顶上中国豪华车市场销冠的王座,也给消费者内心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提到奥迪联想到的就是大气、稳重、官车气势十足的黑色A6。这就是代表品项对品牌形象的影响。


但是随着豪华车市场走向私人消费,并且日渐年轻化,奥迪这一品牌形象就变成了劣势,尤其是在年轻一代消费者眼中形象变得保守、传统、缺乏个性,亟待改进。


二是高端化问题。

提到奔驰宝马的时候,消费者想到的是S、7系这样的高档车型,而提到奥迪想到的是中档车型。那么奥迪的豪华感自然比奔驰宝马差了一截。


品牌的豪华感,不只是看你的技术、设计、做工、历史,更不是看你售价最昂贵的产品表现如何,还要看你的代表品项表现如何。


再如可口可乐,如今大家经常买到的可乐产品是330ml的易拉罐装和500ml的塑料瓶装,玻璃瓶装的可乐已经越来越难见到它的身影,只有在一些大排档小饭馆偶尔可以喝到。

21.jpg


但是,如果留意一下可口可乐的广告,你会发现可口可乐广告中经常出现玻璃瓶的身影,而且可口可乐还将它的造型剪影印在易拉罐瓶身上。

22.jpg


这不光是因为玻璃瓶的弧形瓶设计是可口可乐的注册专利,是过去一个多世纪最具代表性的品牌识别符号。可口可乐公司当年的设计要求是“在黑暗中仅凭触觉即能辨认,甚至摔碎在地也能一眼识别”。

26.jpg

尤其是,玻璃瓶会影响消费者对可乐产品口感的感知。想象一下,一瓶装在玻璃瓶中的可乐,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玻璃瓶上还挂着水珠,是不是比装进一次性塑料水杯里更诱人?


著名营销专家马丁·林斯特龙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全球有59%的消费者,他们都相信装在玻璃瓶里面的可乐更好喝。所以玻璃瓶才是可口可乐品牌的代表品项,是最具标识性的产品,虽然它已经不是主销产品。

今天很多企业都是多产品运作,产品线又长又复杂,在产品策略上,传统习惯是分开主销产品、利润产品、形象产品等。主销产品用来做销量,打好用户基础,并吸引来流量,但它可能利润并不高;然后企业用利润产品来做补充,提高企业利润率;同时,在产品组合中还有高端产品线,用于提高品牌形象与档次。

 

但是,在设计产品组合策略时,还应从品牌认知的角度去考虑。企业一定要知道,自己品牌的代表品项是什么,这一产品对品牌认知的建立、对品牌形象影响最大。


企业的产品组合,既要根据细分人群和价格带明确不同产品之间的区隔,设定好不同产品各自所要承担的营销任务,还要想清楚品牌的代表品项是哪个。

 

品牌通过品牌体验、品牌形象的集合,去影响消费者对产品价值和品质的感知;产品通过产品功能利益和代表品项,去影响消费者对品牌的感受与评价,这就是品牌与产品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二者自有不同,却又不可分割。



THE END.


干货
收藏
为文章点赞
+1
分享
您必须登录才能评论
全部评论4
condong
回复
2022-06-10 13:56:22

品牌和产品相辅相成

添加表情
取消
评论
深藏blue
回复
2022-06-12 13:52:38

不是品牌的基本常识!

添加表情
取消
评论
condong
回复
2022-06-15 13:49:47

品牌知识宣讲

添加表情
取消
评论
文人墨客劲爆辣子鸡
回复
2022-06-27 15:54:08

浮躁的社会需要干货

添加表情
取消
评论
空手
空手
成体系/有方法的品牌营销指南
每日必读
更多
好利来联名王老吉、小鹏汽车&爱慕登陆Honnverse虹宇宙| 案例一周
第29届中国国际广告节 采访凤凰网品牌中心总经理 陈欣
第29届中国国际广告节 采访长城奖全场大奖获奖单位 有氧YOYA客户总监 邵伟
第29届中国国际广告节 采访长城奖金奖获奖单位 真传有道(厦门)创始人 王龙志
周报 | 「星期零」给早餐办展览、pidan推出首本品牌刊物、「7or9」用靴盒给猫主子支棱个家
为创新加冕!ECI AWARDS 2022获奖名单
聚“时”共生 以“新”造场——2022中国内容商业大会聚焦营销新势力
阳狮中国官宣新业务升级及负责人;Barclays聘请新战略和创意代理
周刊|卫龙上市、西贝发力即食零食、席梦思申请破产、雅培婴幼儿奶粉业务将退出中国大陆
黄光裕被曝言语侮辱讨薪员工;水滴公司第三季度营收7.7亿元;腾讯新专利可实现虚拟形象聊天……
数据
更多
2022年中国品牌广告营销策略白皮书
优秀企业
案例
职位 3
查看详情
案例
职位 3
查看详情
案例
职位 4
查看详情
案例
职位 4
查看详情
时趣
案例
职位 5
查看详情
MT 蒙彤传播
案例
职位 3
查看详情
关于我们 业务联系 招聘信息 免责条款 隐私条例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编辑声明: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联系方式:
020-38814986
版权所有 广告网 粤B2-20040750号 © Copyright 1998-2022 cnad.com All Rights Reserved